本文转自:安顺日报
猫洞乡猫洞村:
“小叶子”长成“致富树”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□本报记者 李超然 文/图
近日,记者来到普定县猫洞乡猫洞村和权茶叶专业合作社的茶叶种植基地,放眼望去,数百亩绿油油的茶树修剪整齐,分布山间;村民们穿梭茶丛,抢抓时节,采摘春茶。
一篓篓茶青当天就被送往茶青收购点,进行筛选、称重、加工……
“王艳,三斤一两,109元!”制茶师傅潘虹仔细筛选茶青后,声音洪亮地喊道,并当场向村民开出了结算票据。
“每年春茶采摘期,每天都有附近村民一两百人到山上采茶,茶青一叶一芽的收购价是每斤30元至35元,翠芽每斤80元,采摘能手一天能赚到200元。”潘虹告诉记者。
据普定县和权茶叶专业合作社法人张行顺介绍,该合作社于2011年开始发展茶叶种植,采取“合作社+农户”的种植模式,每年向村民支付300元每亩的土地流转金,如今茶叶种植面积近600亩,主要品种为福鼎大白、金观音,已全部进入丰产期。加工后的茶叶通常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深圳、海南等地。
“俗话说‘高山云雾出好茶’,猫洞村海拔高、云雾多、昼夜温差大,固茶叶有机质丰富。3月下旬,该村茶叶进入采摘期,平均每天有150人到山上采摘茶青。猫洞村的春茶采摘将持续到4月底,5月初将会开始夏秋茶的采摘和加工,茶产业发展将带动周边村民就近就业。”张行顺望着这一片片小小的叶子在精心管护下长成了‘致富树’,欣慰地说道。
为方便加工茶青,合作社于2022年建立了加工厂。厂房前端为收购点,过秤后随即送进厂房,进行摊青、杀青、揉捻、炒制、烘干提香、过筛等加工工序。
厂房内,制茶机器轰鸣不绝,工人们马不停蹄做着“指尖功夫”,凭借多年的炒制经验精细地把控着茶叶的口感。
“现在我们工厂稳定用工人数9人,春茶采摘期工资5000元以上,平时做除草、修枝等管护工作,也有3000元的工资,采茶工人都是来自猫洞村、新民村、轿子山镇、蔡官镇等周边的村民,每人每天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,截至4月3日,我们已经发放了11.2万元的劳务费,预计今年将带动8000余人次就业。”张行顺说道。
村民在茶山采茶
标签: